开启辅助访问
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566|回复: 0

康熙皇帝是个失败的“基督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11 20: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欢迎您来到基督的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申请户口 微信登录

×
  康熙皇帝是个失的“基督徒”!




                   康熙简介:

                爱新觉罗·玄烨(满语发音: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后世称呼为康熙帝。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成年后先后取得了对三藩、明郑、准噶尔的战争胜利,驱逐沙俄侵略军,以尼布楚条约确立中国在黑龙江流域的领土主权,举行“多伦会盟”取代战争,怀柔招抚喀尔喀蒙古。

                 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有学者将其尊为“千古一帝”,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康熙反腐最经典的四分钟视频:
              (建议在wifi观看)


                 他是个失败的“基督徒”


                很多人相信康熙皇帝是基督徒,主要原因是看了他写的《十字架之歌》,诗云:“功成十架血半溪, 百丈恩流分自西。身列四衙半夜路, 徒方叁背两番鸡。五千鞭挞寸肤裂, 六尺悬垂二盗齐。惨恸八垓惊九品, 七言一毕万灵啼。”此诗描绘了耶稣基督受难的过程,此外,康熙在《生命之宝》一诗中提到“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名份得永生。”,由此可见他口里心里都接受了耶稣基督作为救主。

                基督信仰具有严格的伦理性,对于婚姻问题更是重视,持守一夫一妻一生一世的信条,反对纳妾、婚外情等等违背圣经教义的行为。明末清初在华传福音的传教士对此十分严格,禁止纳妾的人受洗归主,除非他与小妾解除关系,并给予妥善安置,进行忏悔后方能入教。根据历史记载,康熙一生中前后有4位皇后(雍正之母为他即位后追封),其他妃嫔更是达到35位。可谓妻妾成群,试想这样一位严重违背教规的人能给他受洗么?康熙在《生命之宝》一诗中提到“我愿接受神圣子,儿子名份得永生。”可见他知道信耶稣能得永生,

                但是他受皇室传统影响妻妾成群、碍于宫中文武百官的情面、不敢因耶稣基督缘故破除迷信、打破传统!由于惟恐朝廷官员说他不孝、导致有到庙堂祭祖的行为。只因他在这些事情上没有得胜、所以当时他身边的传教士迟迟不给他受洗!他是个基督徒么?若说他不是,但他口里承认、心里也相信耶稣基督。然而他的行为却不像个基督徒!就算他是一个基督徒,也是个失败的基督徒!他能得救么?他年老离世时有在神前认罪悔改么?这个谜底只有耶稣知道。


13df4dbe95926c93472c625620e0811a.jpg


                 他的信仰经历


                他的父亲听过福音


               清朝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崇祯17年)清顺治帝入关,摄政王多尔衮推行了西方宣教士汤若望的《时宪历》,顺治8年(公元1651年)多尔衮死了,顺治12岁亲政后,顺治和西方宣教士汤若望关系很好。宣教士向顺治皇帝传过福音。顺治18年(公元1661年),康熙的爸爸顺治帝得了天花,年仅23岁就病逝了,他临终前,正是宣教士汤若望力保康熙继位。当时顺治有32个妃子,8位皇子,玄烨(后来的康熙帝)是第三个儿子,他的母亲佟佳氏只是一名不受恩宠的庶妃。佟佳氏是汉人,明  朝东江大将毛文龙部下佟养真的女儿,因毛文龙被袁崇焕冤杀而投降清朝,本姓佟,原属汉军正蓝旗,康熙时抬旗入满洲镶黄旗,改姓佟佳氏。

              宣教士力助康熙上位


           汤若望说:“皇三子玄烨(康熙)经得过天花有了免疫力,只有让他继承帝位才能保皇图永固。”就这样顺治皇帝让八岁的玄烨(康熙才继承了大清帝位。正是西方传教士汤若望,成就了千古一帝康熙。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宣教士汤若望病逝于北京。汤若望去世时,康熙还小(才12岁)。宣教士汤若望对康熙的人生信仰影响较大,康熙小时候就听过宣教士汤若望讲耶稣的福音。康熙八年他15岁的时候,他果断铲除了另一个多尔衮一类的人物鳌拜(都是和他的奶奶孝庄皇太后有染的摄政权臣,一个死后被顺治鞭尸,一个被康熙杀掉),从此康熙开始亲政。

              宣教士救了康熙一命


               真正对康熙信仰影响最大的西方传教士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来中国的5名传教士(白晋等人),他们在康熙26年1687年来到中国。
康熙对宣教士可谓恩宠备至。他在紫禁城亲切接见来自法国的“国王数学家”洪若翰、张诚、白晋、刘应等五位耶稣会传教士,他们是以法王路易十四的数学家身份、经过三年长途跋涉抵达北京的。

               康熙32年1693年,白晋、张诚两人进献的西药金鸡纳霜(奎宁),治愈了康熙皇帝的疟疾(当时在中国是不治之症),就这样,传教士又救了康熙一命。

              为了酬谢他们的功劳,康熙帝命在皇城西安门内赐地建房,作为传教士的住宅。在北京的西方传教士传授给了康熙近代数学、历法、科学技术和基督信仰,他们也都深受康熙的尊崇和礼遇。1713年(康熙52年),康熙帝成立“蒙养斋算学馆”,设在明代万历年间的“清华园”旧址(今“圆明园的畅春园”),被传教士们誉为中国的“皇家科学院”。后来1911年清朝结束那一年4月,清华大学就在清朝“清华园”旧址成立(在康熙的皇家科学院附近),解放后北大也从王府井附近搬过来了。

2af807e1f627b4f5b60efa6dce33a734.jpg


            他引进西方科技


               他对法国人带来的天文望远镜非常感兴趣,把它们摆放在自己的房间里,可以说爱不释手。法国科学家巴斯加于1642年发明了手摇计算机,康熙皇帝也令传教士为他仿制成功,用于日常计算。康熙还亲自为西洋自鸣钟写了这样的诗:


“昼夜循环胜刻漏,绸缪宛转报时全。

阴阳不改衷肠性,万里送来二百年。”


                 康熙为西方宣教士们在宫廷提供专门的房间,提供一切必需品,甚至在外出巡视时,康熙也常常带上宣教士,同住一顶帐篷,同吃一桌饭菜,解衣推食,不嫌琐屑。

               1692年,康熙在国内颁布了对天主教的解禁令,鼓励更多的传教士来华。1693年,康熙皇帝又特地派遣传教士白晋回法国,带去了给法王路易十四的礼品,并且进一步表示,希望更多的传教士来华工作。这段“蜜月”期中,西洋传教士们如鱼得水,欣喜若狂,满以为通过西学的吸引力可以顺利推进他们伟大的宣教事工。

                宣教士南怀仁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曾经上书罗马教廷,请求速遣传教士来华:“凡是擅长于天文、光学、力学等物质科学的耶稣会士,中国无不欢迎,康熙皇帝所给予的优厚待遇,是诸侯们也得不到的。他们常常往宫中,经常能和皇帝见面交谈。”

                白晋在写给路易十四的报告中也兴致勃勃地说:“康熙帝需要招聘您的臣民——熟悉科学和艺术的耶稣会士,其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同已在宫廷中的耶稣会士一起,在宫中建立起一个像法国皇家研究院那样的一种研究院。”

                1713年(康熙52年),康熙帝指定皇三子胤祉组织成立“蒙养斋算学馆”,馆址设在畅春园,它被传教士们誉为中国的“皇家科学院”。康熙召集陈厚耀、何国柱、何国京等到京加以培养,并“亲临提命,许其问难如师弟也”(《清史稿》第四十五卷)。

                康熙经常让侍从带着仪器随侍左右,当着朝臣的面专心致志地观测天体和研究几何学,并积极把自己掌握的西洋科学知识传授给皇太子及其他臣僚。皇上对西学的满腔热情,顿时激起了王公大臣们的趋附和兴趣,他们迫不及待地让自己的子弟去学习西学知识。西方的机械、水利、医学、音乐、绘画等过去只能被视为“奇技淫巧”而遭国人不屑的东西,现在纷纷传入中国,成了皇室和贵族间的时髦。受康熙的影响,学术界也兴起了学习科学之风,尤其突出表现在数学领域。乾嘉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数学人才,就是康熙本人提倡并爱好学习数学的结果。

                  康熙对西学的热爱和治国的英明,不仅在中国宫廷掀起一股热潮,在遥远的西方也不胫而走,引起很多人关注。1697年,德国的著名数学家莱布尼茨惊叹道:


          “我认为,康熙帝一个人比他所有的臣僚都更具远见卓识。我之所以视他为英明的伟人,因为他把欧洲的东西与中国的东西结合起来了……他以其广博的知识和先见之明远远地超过所有汉人和满人,仿佛在埃及金字塔上又添加了一层欧洲的塔楼。”


9dba6a381802782da1b0df261a4a6595.jpg

            宣教士眼中的康𤋮:


           宣教士白晋在自己的著作《康熙帝传》中这样向路易十四描述康熙皇帝:


       “两三年前,陛下派往这位皇帝身边的耶稣会士,有幸接触到一位以前在法国以外连做梦也未曾见过的伟大人物。他和陛下一样,有高尚的人格,非凡的智慧,更具备与帝王相称的坦荡胸怀,他治民修身同样严谨,受到本国人民及邻国人民的崇敬。从其宏伟的业绩来看,他不仅威名显赫,而且是位实力雄厚、德高望重的帝王。在“边陲之地”(或译为“在遥远的地方”)能见到如此英主,确实令人惊讶。简言之,这位皇帝具有作为英明君主的雄才大略。如果说,他治理国家的才能还不如陛下,那么,恐怕也可以说,他是自古以来,统治天下的帝王当中最为圣明的君主。”
------------------------
         康熙皇帝经常到各地巡视,以便了解百姓的生活情况和官吏们的施政状况。在这样的观察时,即便最卑贱的工匠和农夫,皇帝也允许他们接近自己,并用非常亲切温和的态度询问他们,这常常使得普通百姓至为感动。康熙皇帝会经常向百姓提出各种问题,并且他一定要问到的问题是他们对当地的官吏是否满意。如果百姓普遍倾诉对某个官员的不满,康熙皇帝会将他撤职。但是如果百姓赞扬到某个官员,


           康熙皇帝经常到各地巡视,以便了解百姓的生活情况和官吏们的施政状况。在这样的观察时,即便最卑贱的工匠和农夫,皇帝也允许他们接近自己,并用非常亲切温和的态度询问他们,这常常使得普通百姓至为感动。康熙皇帝会经常向百姓提出各种问题,并且他一定要问到的问题是他们对当地的官吏是否满意。如果百姓普遍倾诉对某个官员的不满,康熙皇帝会将他撤职。但是如果百姓赞扬到某个官员,他却并不一定仅仅因此就提升那个官员。

               —— [法国] 白晋《康熙大帝》

          康熙皇帝重视并严格选拔优秀官吏,监督他们的行为,这正表明皇帝平素对于臣民的仁爱之心。作为一国之主,他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这从当某省发生严重灾荒时他内心中流露出来的异常的忧虑之情可以充分说明。


          在我们在北京的其中两年,我们亲眼目睹了以下这些确证的事实。当时,两三个省遭受了大旱灾,造成农业严重欠收。康熙皇帝为此深为忧虑,他免除了这些省份的赋税,并设立常平仓进行赈恤,但仍不能满足灾区的需要,于是,他又向灾情最为严重的地区调拨了大量的粮食和巨额款项。为了进一步赈济灾区的穷人,康熙皇帝又采取了捐官的政策,允许富人中有学识的人,如果能够通过做官资格的考试、证明他确有才干,并向灾区捐献一定数目的粮食,便可买到一个相应的官职。当时,为了寻求生路,大量的穷人纷纷涌入北京,康熙皇帝下令把这些人全都招用于六部官署的建筑工程,从而找到一个既帮助了穷人又使他们对社会有所贡献的办法。并且,这个办法也有利于安抚饥民,防止他们因走投无路而发生动丅乱。

               —— [法国] 白晋《康熙大帝》

             每当康熙皇帝出猎或者由北京行幸其他地区时,都会有老百姓在路旁候驾告御状,这些百姓多是因为地方官员的不法行为而枉受冤屈,因此拦舆告发赃官们的罪行,恳求皇帝明断。这个时候,告御状的人只要事先跪在离皇帝经过的路旁不远处,一手高举状纸,一边恭候皇帝驾临即可。碰到这样的情况,康熙皇帝总是委派几名忠实可靠的人去了解情况,如果告发的问题值得调查,则必须调查清楚。如果确证被告发的官员有罪,就要对其进行严处!

              —— [法国] 白晋《康熙大帝》

  康熙皇帝的孝顺和感恩是如此罕见,他因此获得了举国百姓的尊敬和拥戴。

             —— [法国] 白晋《康熙大帝》

  中国又恢复了和平,各地政局稳定下来,重现昔日祥和之象。

          —— [比利时] 南怀仁《鞑靼旅行记》

  (康熙皇帝)亲切地接近老百姓,力图让所有人都能看见自己,就像在北京时的惯例一样,他谕令卫兵们不许阻止百姓靠近。所有的百姓,不管男女,都以为他们的皇帝是从天而降的,他们的目光中充满异常的喜悦。为一睹圣容,他们不惜远涉跑来此地,因为,对他们来讲,皇帝亲临此地是从不曾有过的事情。皇帝也非常高兴于臣民们赤诚的感情表露,他尽力撤去一切尊严的夸饰,让百姓们靠近,以此向臣民展示祖先传下来的朴质精神。
            —— [比利时] 南怀仁《鞑靼旅行记》

           作者:何日新
            责任编辑:恩信


哎...今天够累的,签到来了7...
金灯台团契欢迎您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