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43|回复: 0

你的“爱国爱教”之上,还有没有“爱神爱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14 16: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欢迎您来到基督的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申请户口 微信登录

×

你的“爱国爱教”之上,还有没有“爱神爱”?


                                                                                                   

9c4b4b992603c2024cc6c027526a4aae.gif



c0b5b4bf0e4b63abd1616188a4530565.jpg

“基督教中国化”近年来已经成为一个基督教关键词和热门话题,今年以来“基督教中国化”已开始由会议里的口号落实到一些三自堂点里。虽然家庭教会的基督徒也很关注这个话题,但更多的是表达了某种担忧。这个中国化会不会消解福音的精神内核呢?

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场三自革新运动席卷整个中国基督教,极大地重塑了中国基督教的面貌,但不仅切断了中国教会和普世教会的属灵连接,而且也造成了家庭教会和三自教会的历史性分野,并影响至今。这场运动后来改名为三自爱国运动,并成立了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作为领导机构,简称三自会。八十年代初又成立了中国基督教协会,作为基督教对外交往的官方机构,和原来的三自会合称为“两会”。

这么多年走过来,这个“两会”打出的旗帜始终是“爱国爱教”,到了九十年代又出现了“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相适应”,最近几年又出现了“基督教中国化”。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指导方针,但“爱国爱教”的旗号一直没有变,并且在不同的政策方针下对此有不同的诠释。三年前为纪念三自会成立六十周年,三自主席傅先伟发表过一篇文章《发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推进基督教中国化》,提出“中国基督教的时代使命就是要认同中国梦,共圆中国梦,这就要求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发挥组织职能,凝心聚力,带领全国基督徒建设一个和谐健康发展的教会,加快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ece61600143f8555aef8a217137051d4.jpg
在这里,“爱国爱教”不仅再次被突出出来,而且还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可是,我们还得要弄清楚,“爱国爱教”是爱什么国爱什么教?“爱国”按字面解就是爱我们这个国家(我们的祖国),而“爱教”呢?是爱教会?还是爱“两会”?或者兼而有之?如果碰到假教会那该怎么办?因此,这里似乎就很是含糊。

这并不是说要摒弃“爱国爱教”,而是要进行适当诠释,以使其内涵更加清晰。而诠释的视角和资源应该是来自圣经和耶稣的教导。我们承认圣经里没有“爱国爱教”这种说法,但有一个更高的更超越的道德伦理,那就是“爱神爱人”,被耶稣视为是上帝最高的诫命。

主耶稣面对一群犹太教文士的责难,他从旧约圣经里提炼出如下教导:“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 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22:37-40)

因此,只有在 “爱神爱人”的最高诫命前置下,也只有站在“爱神爱人”这样的伦理高度上,我们才能确立坐标再去谈其他伦理话题。基督徒要“爱国”?基督徒当然可以而且也能够爱国,满清末年参加同盟会的很多革命志士都是基督徒,在晚清民国年间有很多基督徒活跃在中国社会各条战线,以自己的专业技能效法耶稣服务他们所接触到的普通中国人(参见《光与盐》一书)。

我们不能说这些基督徒不爱国,相反,他们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但他们爱国的内涵不是指向那一个空洞的国家概念,而是指向生活在这个国家里那些活生生的灵魂,特别是那些被歧视被忽略的社会群体——他们才是真正爱的对象和爱的内容。因此说,爱人爱灵魂才是真正的“爱国”,也是最大意义的“爱国”。


eac9e18f04f20cc397aab30202c93b48.jpg

当世俗之国出现不义,基督徒应该要站出来指摘不义,扶贫济弱,而不能媚俗。若是可能,可以尽自己的努力去改良。

两千年教会历史上,基督徒通过开办慈善公益、改良文化风俗、扶贫济困等多种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扭转了很多陋俗。比如,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的一些基督徒通过前赴后继的努力最终推动英国议会通过了废奴法案。20世纪五六十年代领导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马丁•路德•金就是一位基督徒。
不仅如此,基督徒更要深切地明白,我们在地上不是要追求渴慕一个肉眼可见的“国”,以免我们把地上的世俗国当成了我们终极的“国”,把“地上之城”当成了“上帝之城”。


否则我们何须盼望基督再来呢?何须盼望新天新地的终极成就呢?基督信仰的超越性终极性又该如何体现出来呢?

基督徒不可忘记基督的教导:“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18:36)从基督的教导出发,我们完全可以看到,主耶稣来到地上不是要建立一个政治性的国度(以武力和权力控制为基础的国度),而是要建立一个属灵的国度,改变人与神的关系,进而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以爱心的服侍为原则,这和属世的国度具有本质上的不同。

所以,主耶稣确定了这样一个新的国度生活秩序和原则:“你们知道,外邦人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因为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10:42-45)这个原则不论是在两千年前还是今天都是极具颠覆性的。

在福音书中我们可以发现主耶稣并非是一个无政府主义者(遁世者),更不是一个反叛政府的革命分子(奋锐党)。他没有策划过或鼓动过任何政治反叛,却是被以叛国者的罪名钉死在十字架上。他的福音和教导后来竟然成了“搅乱天下的”(徒17:6),不是用以暴制暴的方式,而是用一种全新的价值观世界观,显出天国福音的大能,这对传统国家传统秩序是比暴力更具力量的颠覆。

基督徒要“爱教”?不是爱教会或爱基督教那么简单。教会并不是一栋建筑物,也不是一个宗教组织,或某个依附性组织,而是一个信仰群体的聚集,“爱教”不是爱哪个宗教组织。

  爱 国  爱 教

0151da0b00d8b7c6dedda1cb570579d0.jpg

在这里主耶稣也同样留下了教训:“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13:34-35)

如果非要说“爱教”的话,乃是指这个信仰群体里弟兄姐妹之间的彼此相爱(向外延展就是爱邻舍),这是一个最有力的记号,是基督徒之被人识别出来为基督门徒(跟随者)的最有力的记号。

当然,也是在“爱神爱人”的最高诫命下,我们才要心怀敬畏地顺服在上掌权者及其权柄和法律制度,所以圣经才如此教导:“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 神的,凡掌权的都是 神所命的。”(罗13:1)
总而言之,在任何处境下基督教可以在形式上或其它某些方面“化”来“化”去,但“爱神爱人”的最高诫命、“彼此相爱”的门徒之道是永恒不变的。

c9f4a1afa32aecbef535a2adf0ab9673.png



aa603f64ae19cd4b21bd4dba17169163.jpg
               

哎...今天够累的,签到来了7...
金灯台团契欢迎您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