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73|回复: 0

福音堂历史

[复制链接]

25

主题

4

回帖

299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99
QQ
发表于 2023-12-4 13: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欢迎您来到基督的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申请户口 微信登录

×
福音历史



镇江基督教会 大西路福音堂欢迎您!

    基督教最早在镇江的传播是公元十三、十四世纪的元代,曾经在镇江建有六所教堂,马可波罗游记中即有所记述。现保存的福音堂,位于镇江大西路临街343号,是1889年由美国基督教新教派美以美教会传教士郎登·库思非所建,教堂墙上嵌有勒石一方,上刻“耶稣诞辰一千八百八十九年”字样,距今已有127年。

    从搜索的网络资料来看,基督教在镇江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13-14世纪的元代已经有了它的传播,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基督教会以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为掩护,大举涌向中国,镇江作为当时的通商口岸,基督教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它的广泛传播,曾经推动了镇江的对外开放和社会进步,推动了镇江现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镇江最早的一批现代学校、医院,多数是由教会创办的。

    随着信徒人数逐年增加,福音堂显得日渐狭小,已不能满足信徒正常的宗教活动需要,目前已经得到政府划拨的18亩土地(南徐路)用作建设新教堂,相信主的荣耀将继续在镇江发扬光大。
传扬福音、见证恩典的神殿
“圣哉、圣哉、圣哉,全能大主宰,清晨我众歌声,穿云上达至尊。圣哉圣哉圣哉,慈悲与全能,荣耀与赞美,归三一真神。”每个星期天早晨,庄严悠扬的圣歌便响彻古城大西路的上空,络绎不绝的信徒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神的圣殿――福音堂进行主日礼拜,向上帝感恩,为世人祈福,呈现出一派温馨祥和的景象。
镇江作为中国古老的开放城市、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基督教传入较早的地区。早在公元13-14世纪的元代,基督教就已经在镇江传播。
历史上,基督教在镇江传播有两位重要人物:
一位是基督徒马萨里吉思,他在1278年被元朝政府任命为镇江路总管府副鲁花赤(地方最高长官),作为路一级的最高长官,马萨里吉思在镇江地区大力推行基督教,一共建了6所教堂,元代的《至顺镇江志》对此有详细的记载,并且还记录了当时信仰基督教的市民有23户106人。
另一位是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使者的马可·波罗。马可·波罗1271年随父来到中原,受到世祖忽必烈的接见和赏识,1277年被任命为二品官,在1283-1286年间曾任扬州宣慰使。他一上任就游历了古城镇江,并写下了介绍镇江的游记:“居民是佛教徒,属于大汗的臣民,使用他的纸币。他们靠经营工商业谋生,广有财富。他们制造丝绸和金钱织物。各种狩猎活动,在这里极为盛行,各种食物也极其丰盛。城里,有三个聂斯托利派的基督教教堂,建于一二七八年,那时候,皇帝陛下曾任命这一教派的一个教徒,名叫马萨奇斯的,来到这里担任本城的行政长官。任期三年之久。在他上任之前,这里原来没有教堂,是马萨奇斯来了以后才创建的,至今仍然保存完好。”马可·波罗的介绍,使西方第一次了解了镇江。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基督教会以不平等条约赋予的特权为掩护,大举涌向中国,镇江作为当时的通商口岸,基督教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基督教大规模进入镇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
一方面,它的广泛传播,曾经推动了镇江的对外开放和社会进步,推动了镇江现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镇江最早的一批现代学校、医院,多数是由教会创办的。尤其是教会学校,为镇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学贯中西的现代人才,如现代著名银行家赵棣华、徐国懋,著名化学家戴安邦等。
如今,福音堂位于镇江市大西路343号,1889年由美国基督教新教美以美会(借用在中国的卫斯理宗的差会机构之英文缩写字母M、E、M音译而得名)教会传教士郞登·库思非所建造,距今已有120年历史,饱经沧桑、几度兴衰,现为镇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镇江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交融的走廊,地处长江大运河黄金十字水道交汇点,居民中信奉各种宗教者亦多。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开辟镇江为通商口岸,西方传教士相继来镇江传教并定居。按现今的行政区划,镇江福音堂与1863年在上海所建的圣玛丽教堂都是长三角地区最早的教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在镇江划定租界并设立领事馆,西方教会亦开始传播扩张。
1865年内地会在镇江伯先路建立教会,紧接着长老会、浸信会、圣公会、安息日会也在镇江纷纷设立教堂,当时镇江就有8个基督教新教教派。镇江福音堂主要是向中国人传福音进行宗教活动,也有传播“西方文明”、进行劝化教育的目的。
1925年“五卅运动”,中国人民反帝高潮迭起爱国热情高涨,波及镇江,镇江的教会也受到冲击,外国传教士都不敢上街,镇江各界人士集资在伯先公园建造了“五卅惨案”纪念堂,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抗日战争时期珍珠港事变后福音堂被日本宪兵队占用,伯先路内地会教堂也被作为日军兵营,日寇大肆残杀抗日志士,八十年代曾发现伯先路教堂内有一座水牢,附近居民亦曾发现水沟里的尸骸。日军侵占镇江后大肆烧杀抢掠,大批难民涌入教堂寻求保护,当时的中外传教士亦挺身而出保护难民并提供衣物食品。
建国后,中国教会领导人吴耀宗先生发表“三自”宣言,镇江城区教会团体纷纷响应,有200多基督徒在宣言上签名表示拥护。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镇江的基督徒积极参加了全市人民的反美大游行,引起尚滞留镇江的美国教会传教士的仇视,他们邀请福音堂的王明德、时文元两牧师开茶话会,对镇江信徒的反美行动表示不满,会上双方互引经文,展开舌战,王、时两牧师针锋相对,压住了对方的嚣张气焰,会议不欢而散,第三天两位外国传教士离开镇江去了香港。
1952年全国基督教领袖刘良模代表基督教界赴朝慰问,后到镇江福音堂向全市基督徒作报告,极大地鼓舞了基督徒的爱国热情。
1952年在镇江福音堂建立了镇江市三自革新机构,推选张志清为主席。
1955年正式成立镇江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设办公机构于大西路福音堂,从此镇江基督教各宗派实现了大团结大联合走上了独立自立自办教会的道路。
1958年镇江市原12个教堂进行合并,保留教堂两处,即大西路福音堂和西门桥基督教堂,彻底结束了宗派林立的现象,并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推选胡士辉为主席。
文化大革命中教堂被迫关闭,三自爱国会工作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宗教政策得到落实,1981年11月大西路福音堂恢复宗教活动,胡士辉牧师重新主持日常工作,协助政府落实宗教政策,被遣散的教牧人员相继回到教会工作,清理教会房产,实现教会自养。
1987年三自爱国会换届选举并成立基督教协会,至今已换到第八届。
现由尹素华牧师主持堂务及两会工作。目前在福音堂受洗的信徒已有两万余人,参加主日礼拜的信徒千余人,很多外国专家、留学生及其它外籍人士也定期参加福音堂的各种宗教活动。每星期都有查经、见证、培灵、祷告等聚会,牧养信徒,服务社会,到处都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祥和气象。

福音堂作为一处百年基督教堂,
在镇江周边地区闻名遐迩,每逢主日,扬州、丹阳、扬中一带农村居民都不顾路途遥远慕名前来感恩祈祷,因为这里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临大西路门口上砌横额石刻“福音堂”三个大字,上竖一红色十字架,教堂墙上嵌有勒石一方,上刻“耶稣诞辰一千八百八十九”字样。
福音堂坐南朝北,面阔3间12米进深5间20米,砖木结构,外墙为清水表砖砌成。双披瓦楞形铁皮屋顶,尖拱形门窗,正立面山墙上正中有园形玫瑰花窗,顶部悬置十字架。教堂内置讲坛和摆放整齐的联椅,供信徒礼拜之用。大堂高敞,两边墙上有尖拱形彩色玻璃窗,正前方是穹顶讲坛,背面墙壁刻有“以马内利”四个大字,讲坛东侧有一信徒受洗的水池,规模不大但造型美观,工艺精湛,显得圣洁高雅。大堂西侧有一排平房依次为祈祷室、书刊部,教堂南边还建有一座红、青砖间砌的铁皮顶二层楼房,门首横额石上刻“崇德学校”四字,墙脚处还嵌有一块刻有“1918”字样的建筑纪年勒石。该楼为当年基督教会办的教会学校,现用作镇江市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办公处。教堂后面是一花园,内植月季、芍药、桂花,每至阴历八月,桂花盛开金风飘香时节,园内弥漫着桂花的芬芳,炎夏季节,仰望梧桐树叶一片翠绿,树荫蔽空,气氛宁静,蝉鸣鸟语,相互呼应,儿童捉蝉捕虫,其乐无穷。
与镇江福音堂有渊源关系的有两位名人不得不提及。一是著名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女士。二十世纪初曾随其身为传教士的父母来到镇江生活并就读于教会女子中学――崇实女中。(这所学校原属美以美教会在镇江城西风车山上,后为基督教妇幼医院)少年时代的赛珍珠在中文塾师的指导下,阅读了许多中国古典名著和一些经书,保姆王妈经常给她讲些民间故事,带她到乡间游玩,接触中下层群众,了解了镇江的民情风俗。后来去美国读书,大学毕业后又来到中国,并在镇江崇实女中任教。她的长篇小说《大地》里很多章节就取材于镇江周边农村的社会生活场景。她称镇江为她的第二故乡,直到晚年还念念不忘。尼克松总统称赞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敏感而有同情心的人”。当年赛珍珠经常在福音堂进行礼拜,和中国的教徒关系很好,遇到穷苦人总要施舍,可以说是基督教使赛珍珠融入了中国,融入了镇江。至今镇江还有许多以她名字命名的纪念馆、桥梁、广场。二是英国基督教中国内地会的创始人戴德生,他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一位外国传教士,他一生清贫,命运坎坷,他的妻子玛丽亚和四个孩子都死在中国,面对人生打击,仍矢志不移坚持传教,他曾慨言:“假如我有千磅英金,中国可以全数支取;假如我有千条生命,决不留下一条不给中国”。1905年他在长沙逝世,灵柩被运到镇江,按照他生前的遗愿,与他妻子和夭折的四个孩子一起安葬在镇江牛皮坡洋人公墓(文革中被毁),在镇江当时最繁华的京几路旁,戴德生留有一幢诊所,一间药房及一座三层楼房,现已归镇江基督教会所有。1988年戴德生的曾孙戴绍曾在镇江博物馆发现了完整的戴德生的墓碑,碑文是英文书写――“恭敬纪念令人尊敬的中国内地会创办人戴德生牧师,生于1832年5月21日,死于1905年6月3日,他一生常在基督里。”现在这块珍贵的墓碑已作为重要的历史见证移至镇江福音堂内保存。
回眸过去,面向未来,古老的福音堂日益焕发青春,欣欣向荣,在治好、养好、传好方面有了显著长进,教会不仅关心信徒的增长与成长,同心合意兴旺福音,还在服务人群、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金灯台的作用。福音堂堂委会经常组织信徒去福利院、敬老院慰问,帮助社区解决孤寡老人的生活困难,参加“祖母计划”长期为孤残儿童服务。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2008年四川大地震,参加主日礼拜的信徒踊跃捐款捐物,奉献爱心。上帝爱世人,是爱世上所有的人,每年敬老节、圣诞节、春节,主内弟兄姐妹们都自发组织慰问年老有病的信徒,送去人间的温暖、神的慈爱。《江苏省宗教事务条例》颁布后,福音堂多次组织教牧人员学习讨论,加强法制观念,健全规章制度,抵制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努力做到把好门、看好羊、守住神的讲坛,多次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
百年教堂进入新世纪以来,信徒日益增加,建筑陈旧,面积狭小,已不能适应当前宗教活动的需要。广大信徒积极自发捐款集资奉献,九华山路新教堂即将奠基动工,不久的将来一座占地20亩庄严华美的新教堂将耸立在镇江新城区,它将成为镇江基督徒建设和谐镇江的美好见证。古老的福音堂将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支持真善美,抵挡罪恶,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促进镇江经济发展作出努力。





金灯台团契欢迎您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