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15|回复: 0

两个浪子的回家路——《一掷千金的上帝》读后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6 23: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欢迎您来到基督的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申请户口 微信登录

×
两个浪子的回家路——《一掷千金的上帝》后感                                                                        

作者:陈小

最近抽空读完了《一掷千金的上帝》,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直击人灵魂深处,让我们心里所隐藏的“浪子”无所遁形。更为宝贵的是,作者提姆·凯勒不但挖出人义行背后的罪,还为读者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受他的启发,我迫切的想写点读后感,和亲爱的肢体们分享。

本书所讲的素材取自路加福音15章,即耶稣所讲的著名的比喻——浪子的比喻。在我们的观念里,一般只把“小儿子”看成是浪子(姑且称他为小浪子),而忽略了另外一个隐藏着,同时也更危险的浪子:大儿子(大浪子)。

一、显而易见的小浪子
小儿子的“浪子”行为显而易见,简单罗列如下:
1、大逆不道:要父亲生前就把家产分给他。
2、追求自我:不愿意受家庭束缚,独自往远方去了。
3、放荡不羁:任意放荡,浪费资财,过着纸醉金迷的“逍遥日子”。
4、悲惨遭遇:遇见饥荒,变得贫穷。
5、陷入绝境:为人放猪却不得饱足,要与猪抢食充饥,却遭人反对。

二、隐藏至深的大浪子
请注意路加福音15章的一二两节,这里指出了耶稣当时讲这比喻的对象:众税吏、罪人和法利赛人、文士。毫无疑问,小儿子是指着众税吏和罪人说的,而大儿子是指着法利赛人和文士说的。我们很少注意到大儿子也是浪子,因为这种“浪子本性”隐藏得较深,不易察觉,他的浪子本性被他们的好行为(法利赛人式的好行为)给掩盖了。圣经对大儿子的描写集中在25-32节,大儿子的言行举止简单概括如下:

1、“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28节):
当大儿子听到他弟弟回来时,他不是高兴,而是生气。他的生气至少说明了他内心深处的几样罪性:
①自私:
小儿子恢复儿子的身份后,大儿子担心自己会分去部分家产,所以他对弟弟的归回甚是恼火。
②无爱:
弟兄本应为患难而生,当小儿子离家出走时这位兄长没挽留,当小儿子在外飘荡时这位兄长没有去寻找,当小儿子回家时这位兄长也不高兴;大儿子不但对弟弟无爱,而且对父亲也没有爱,因为若是爱父亲,必然爱父亲所爱和所生的。
③冷漠:
圣经教导说即使是别人的牛或驴跌倒在路上,也要帮他拉起来(申22:4),但这位兄长看到自己的弟弟在外将要饿死却塞住了自己的怜悯之心。
④全然不顾他人感受:
大家都欢喜迎接小儿子的回转,但这位兄长连家仆都不如,唯独他给小儿子摆脸色。如此行为一来没有顾及弟弟恐惧忧虑的心理,二来也没顾及父亲的尊荣。
⑤没有体贴父亲的心:
对于父亲而言,儿子无论多败坏,也是自己的心头肉,父亲的爱不会改变。而大儿子此时不能与父亲同心,不能体会父亲失去儿子时的痛苦,也不能体会父亲重得儿子之时的喜悦。

2、“我服侍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29节上):
当大儿子说这句话时,他全然忘记了自己的生命及产业都是从父亲而来的,他没有把服侍父亲当作是一种荣耀,也不当其为一种喜乐。所以他在家里所行的,虽然是恪守本份(实乃徒有虚表的行为),没有犯错,但他的好行为背后隐藏着几处污秽:
①他在逼着自己按照大家以为的好观念去行大家认同的事,这种好行为不是出于爱,乃是出于自我想被认同的动机。
②这是一种交易心理:他想要用自己的好行为去讨父亲的喜悦,想要用好行为去挟持父亲赐福他。
③这也是一种惧怕心理——他害怕自己如果没有守住父亲的命令,他就会失去产业。
④他不相信或者忘却了父亲的慈爱:他没看到父亲是有丰盛慈爱和怜悯的,即使悖逆如小儿子,父亲还是怜悯、包容和接纳。

3、“你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29节下)。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发现:
①大儿子不相信父亲丰盛的恩典,所以即使是一只微不足道的山羊羔他也不敢向父亲求。
②大儿子没有看到父亲把所有的都给了他(见31节父亲的话),所以他不敢取这已经为他存留的产业。
③大儿子希望自己的好行为得到父亲的嘉赏,如此他就可以在朋友中炫耀。
④大儿子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对他行为的认可之上,而非建立在生命的联结和交通上。

4、“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30节)这话至少说明了:
①他不承认自己和弟弟的手足关系,所以称其为“你这个儿子”。
②他轻看并践踏他的弟弟,视小儿子和娼妓一类加以鄙夷。
③他以自己的好行为去论断弟弟的败坏,欲用弟弟的过犯来抬高自己。
④他以自己的观点来批评父亲的作为,认为父亲是非颠倒。
⑤他强烈表达了对父亲的不满,而他这种不满的底气是来源于他的自以为义。

三、小浪子的回家之路
当小儿子走到他人生的尽头时,他猛然醒悟,原来他不是一无所有,他还有一位富有的父亲。虽然他曾经背叛了父亲,伤透了父亲的心,但他相信父亲是有怜悯之心的,他知道父亲对待雇工也满有恩典,绝不会让雇工忍饥挨饿,所以,他决定回转。但因为实在罪孽深重,他不敢奢望父亲再重新接纳他为儿子,如果能够成为父亲家中的一位雇工,他就心满意足了。
小儿子这样私下忏悔着,他不断忏悔就不断有力量涌进来,这力量促使他勇敢的迈出了回家的道路。

小儿子离家甚远之时,他的父亲就认出了他。即使此时的小儿子如此穷困潦倒,饿得面黄肌瘦,衣衫褴褛,但他的父亲一眼就认出他了。紧接着,父亲竟然不顾自己长辈身份不顾传统习俗不怕人讥笑,一路跑着去迎接他。不但如此父亲还抱着他与他亲嘴,全然顾不上儿子身上是何等肮脏!父亲这样接纳小儿子,让小儿子更加深刻地忏悔:他实在得罪了天,也得罪了父亲。

更为奇妙的是,父亲完全不提小儿子之前的罪过,却吩咐家仆拿上好的袍子给他穿,拿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肥牛犊宰了,大摆筵席,吃喝快乐。并且亲自宣称:这是我死而复活、失而复得的儿子。

哦,这父亲是何等伟大、恩慈啊!他全然不究察儿子的罪孽过犯,乐意接纳悔改的浪子,亲自恢复浪子的儿子身份,使儿子仍然可以与他一同坐席。

四、大儿子的回家期盼
当父亲为小儿子大摆筵席之时,在田间劳作的大儿子回来了。当他听闻父亲以如此高的规格迎接弟弟归家时,他生气了,他亲自把自己关在门外,与这筵席无份。
但父亲没有放弃大儿子,他亲自走出来劝他,教导大儿子也当回转,与家人一同欢喜快乐(32节)。

圣经记载到此处就戛然而止了,让我们觉得这故事不完整、意犹未尽。但如果我们深入思考,就不得不佩服耶稣的智慧:故事讲到这里是最完美的!

这个故事是讲给众税吏、罪人和法利赛人、文士听的。作为众税吏和罪人的“小儿子”已经回转“挨近”(路15:1)耶稣,只是作为法利赛人和文士的“大儿子”还没看到自己内心的黑暗,仍然站在门外。耶稣在浪子的比喻里讲到父亲出来“劝”大儿子回转进门就停止了,乃是为“大儿子们”留下一些思考空间,期盼他们尽早跨进大门,进入筵席。

相比于小儿子,大儿子更加危险。小儿子的败坏是显露的,大儿子却是隐藏的;小儿子是人所指责的,大儿子却是人所夸耀的。今天在我们身边,甚至在教会里面,都有许多许多的大儿子(也许我们自己就是),这些大儿子虽然看起来是好人,但他们内心充满了败坏、骄傲、不安、恐惧、嫉妒、埋怨、苦毒、仇恨等等。不但外人看不到大儿子的败坏本质,就连大儿子都在大家的赞美声中忽视了自己里面的光已经暗了(太6:23)。

大儿子们可能会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可能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能够移山;可能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林前13:1-4);可能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可能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可能凡他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路18:11-12)。大儿子们可能严守主日礼拜,经常参与周间聚会,经常探访、代祷,文质彬彬、极有素养,在人中受尊重;甚至奉主的名传道,奉主的名赶鬼,奉主的名行许多异能(太7:22)。

他们看起来很属灵,很敬虔,甚至常常住在耶和华的殿中,但是他们没有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
他们外表与神亲近,心却远离了神;他们没有与主在爱中相交,也没有与肢体在爱中相连;他们不相信上帝的慈爱;他们对救恩恐惧战兢,总想要在耶稣的救赎之上加上自己的好行为;他们看不见上帝为他们预备的恩典是何等丰盛,他们不敢祈求得着这些恩典;他们拼命遵守律法,为的是让自己恐惧、不信的心得到些许安慰;他们认为要从神那里得到恩典,必须要有好行为去换取;他们以自己的好行为自满、自义,轻看甚至藐视软弱跌倒的肢体......

流浪的小儿子固然需要天父的呼唤归家,同样,流浪的大儿子也需要天父的劝勉回家。
我们都应该好好反思自己是否已经如同大儿子那样,虽然与父亲同住,但心却流浪久远了。
让我们在神面前彻底敞露,让真光照耀我们最深处的黑暗,让我们回应天父的“劝”,藉着祂进入门内,与父、与众肢体一同享受筵席。

五、隐藏的基督之救赎
在这段经文里,我们看到天父是如何的接纳小浪子,又是何等的期盼大浪子也能归家。不管是小浪子还是大浪子,他们的归家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通过耶稣基督的代赎。代赎的恩典隐藏在22和23节里。
①上好的袍子指向上帝为亚当、夏娃所制造的皮衣(创3:21),浪子披戴了这衣服就是披戴了耶稣基督(加3:27),从此他的罪不被计算。
②戴上戒指代表上帝因着罪人披戴基督而接纳了罪人,给了罪人新的地位:神的儿子。
③穿上鞋代表罪人不再污秽(脚是最污秽之处),乃是被平安的福音鞋洁净了。
④大摆筵席表示罪人被神接纳进入神的家中,与神一同坐席,真正成为一家人。

我们都应该自我省察:如果看到浪子这比喻时,我们同情或者认同大儿子(以前我就有这种心态),那么我们可能就是大儿子了。此时,盼望我们都能听父亲的“劝”,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心,尽快进入门内的筵席。
投稿信箱:naxier001@hotmai.com
说明:
1、本平台旨在提供合乎圣经的原创文章。
2、欢迎投稿,分享基督的爱,彼此造就。
3、本平台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所以暂时没有稿费,敬请谅解。
                    
哎...哈利路亚,签到来了6...
金灯台团契欢迎您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