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微信登录
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351|回复: 0

建立整全教会观是杜绝“罗尔事件”再发的关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6 19: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亲。欢迎您来到基督的大家庭!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申请户口 微信登录

×
建立整全教会观是杜绝“罗尔事件”再发关键



整全.webp.jpg                  



                                                                             

口述:Daniel;整理:Amos
前言:
罗尔募捐一事瞬间成为热点新闻,已经发展成为公共事件,不管背后的真相如何,这件事势必影响中国的慈善事业。这件事也引起了基督教圈子的极大关注,无论从网络上的文章、数据,还是从线下信徒的热议来看,这件事对信徒的影响将是长远的。教会当在历史性的时刻深入思考,积极引导信徒走向正道。

因为罗尔募捐时剑指基督教信仰,并且在文章中也承认自己是基督徒,故此我们当从信仰规范的视角来分析问题(即使罗尔的信仰存在问题,但至少也是地方教会的一员)。我高度关注这件事,也和同工有过一定的交通,希望能从事件前后发展中得出教训,以帮助信徒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我认为这件事的本质问题是教会观与奉献观的缺失。

一、罗尔作为一名信徒缺少教会观

罗尔的文章虽然以信仰开路,但他的字里行间没有教会的影子,这说明罗尔在遇到生命中的重大问题时,教会在他心里并没有多少份量。教会是信徒的家,是信徒的母亲,这话并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实际的表达。教会在信徒的生命中理应占据重大的位置,信徒的生老病死都应该以教会为轴心。虽然我们现在不可能像使徒行传里的门徒,卖了田产、家业住在一起(参徒2:43-47),但教会作为信徒生命中心的理念不应该被丢弃,我们在遇到各样问题时,首先要想到的是教会,要去寻求教会的指导和帮助,也寻求教会的遮盖。

大陆正处于信任危机的时代,甚少有一个权威的声音能赢得公众的普遍信任,或许教会是当下最可信的一个群体,而教会在大部分信徒心中的公信力更是无人(或机构)能比。罗尔宣称自己是基督徒,而且以此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如果他有健全的教会观,事情可能不会如此反转,罗尔也不至于单独面对前后的落差和压力。

如果罗尔在处理这件事情时首先寻求教会的见证或者参与,那么他所提供的信息就不会如现在这样含糊不清,也不可能刻意隐瞒或者扭曲,因为教会的圣洁属性要求信息真实无伪。他所募捐的金额也会在一开始设定上限,募捐进度以及资金流向也会及时公布,因为教会会提醒他、帮助他对捐赠者负责。教会也会及时对罗尔展开辅导,共同担当他的软弱,同时为罗尔守望,使他不至于在各样的试探面前跌倒。

二、参与奉献的信徒缺乏整全的教会观

相信在这件事上,基督徒的奉献占了很大的比例。在罗尔授权第三方平台发布《耶稣,别让我做你的敌人》后,很多信徒也许是想用实际行动显明神的爱没有离开罗尔一家,所以积极转发和奉献,据我所知,就有海外的肢体多方辗转要献上一份爱心。这样的爱心值得赞许,也让人感动,但在这次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信徒也缺乏教会观。

《耶稣,别让我做你的敌人》这篇文章里面有太多的疑点,包括信仰上的,也包括实际信息上的。有这些疑惑的时候,信徒应该第一时间寻求教会的帮助(因为这事已经实际涉及信仰上的问题),以了解教会对此事的看法,若是可能,通过教会与教会间的对接展开捐助那是最好的。

在这件事发生反转后,信徒受到了不少冲击,也有一些产生了负面的情绪,甚至有一些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伤害,此时信徒最需要做的不是纠缠于网络不断爆出来的信息的真伪上,而是应该寻求牧者的辅导,因为这属于信徒在真理实践上遇到难题、困惑和伤害。当然,牧者也不应该在这样一件影响如此深广的事情上不闻不问,要积极关注信徒的动态,并及时引导。

三、错误的教会观导致错误的奉献观

这件事情发展到如今,我们没有看到罗尔所委身的教会的影子,不知是罗尔没有委身教会,还是因为罗尔独立于教会外来面对这件事,抑或是教会不知如何处理这事,但很明显的问题是,奉献观在这里出现了严重的扭曲。

一方面是罗尔没有正确的教会观导致他的募捐方式错误,一名信徒(罗尔宣称自己是基督徒,教会至少也要将其当作会友)遇到这样的难处时,应该要遵循符合圣经教导(参提摩太前书第5章,使徒行传11章27-30节,哥林多前书16章1-4节)的流程,我将其罗列如下:

1.根据医院的估定费用和各种报销比例,初步估算个人所需承担的费用额度。
2.估算自己的经济实力,看是否能够承担这些费用。
3.如若自己无力承担,则需告知所委身的教会。
4. 教会牧者得知此事后,要与当事人沟通,确定资金缺口。
5.牧者向教会反映情况,商定帮扶方案,首先在本教会发起募捐。
6.若本教会奉献依然不够,则需由教会出面联合兄弟教会发起募捐,并成立资金监督小组。
7.若众教会的奉献也不够(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可由教会或者教会参与成立的小组作为见证人和监督人,通过正规渠道向社会求助。

如果罗尔能够按照这样的流程发起募捐,事情就不会发展到如今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当然,罗尔可能不明白圣经所教导的次序,但他若有教会观,就会首先与教会商量,而不是单单与社会朋友商量(不是说不可以与朋友商讨,而是作为信徒最应该考虑和寻求帮助的是教会),那么教会就会教导他正确的方法。不过这里需要一个前提就是罗尔所委身的教会是正统且负责任的教会。

另一方面,这次事件多多少少也反映了信徒在奉献观上的迷失。首先是忽略了圣经中所提到的“至亲法则”(参利25:25,得4:1-12,提前5:8,约壹4:20),也就是说帮扶他人时,要从自己的家里、身边做起,由近及远。我不否认大家对罗尔一家的爱心,也相当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慷慨解囊,但要反思的是:我们是否只把爱心行在远方,而忽略了身边之人的需要?我之所以会提出这点,是因为我见过太多“最小的弟兄”因为没有好的表达能力,也不会煽情,而得不到身边人的关注和帮助。

其次是简化了爱心的原有范畴。圣经所提倡的爱心并不是简单的电子转账,圣经所注重的是有位格之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耶稣的能力完全可以“隔空”医治人(祂的能力不受时空限制),百夫长的儿子得医治就是最好的例证(参路7:1-10),但耶稣却宁愿亲自到病患身边,祂愿意进入到麻风病人中,祂愿意拉着病人的手,祂愿意扶着抬死人的杠…最令人动容的是,耶稣为拯救世人愿意道成肉身来到罪人中间,与罪人同行、同吃、同住。

圣经所教导的怜悯事工也不只是停留在当下的问题上,它也强调后续跟进关怀,更重要的是它期盼在物质世界上的难题得到解决之时,人更能得到属天的祝福。

圣经所提倡的爱心更重要的不只是在于物质上的帮扶,而是你实际的参与,这需要拥有“道成肉身”的精神,献上自己的时间、精力走入有需要的群体当中,拥抱他们,搀扶他们,陪他们“多走一里路”。

圣经也要求施行怜悯者要保护求助者的尊严,神通过摩西告诉我们:“在你们的地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遗落的,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利23:22)神的这条命令是为要保护这些穷人和寄居的尊严,同时也不给予他们懒惰的机会,因为穷人在拾遗时,也要参与劳作。

最后是不明白爱心的由来。在罗尔这事上,大家怜悯孩子的病情,也被父亲的伟大所打动,所以纷纷解囊相助,但事件突然反转之后,很多人的爱心就难以继续,心里开始不平衡,抱怨和谩骂渐渐多起来。这种状况的变化说明很多人是把爱心系于求助者身上,是以求助者为转移,并且以自己的价值观为判断依据,当求助者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发生改变时,帮扶者心里的爱就发生改变,这也许是世人的常态,但不应该是基督徒的爱心观。

基督徒的爱心主要不是源于他人的可怜,而是源于心中从神而来的爱,正如神爱我们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可爱,而是因为神就是爱。我们常说神的爱不离不弃,这句话意味着神对人的爱是不以人的表现为转移。“我们该效法神,好像蒙慈爱的儿女一样”(弗5:1)的其中一种意思就是要我们效法神之不离不弃的爱,当我们所帮助的对象没达到我们心中的期望,不符合脑中的印象,甚至看到他们丑陋的一面时,我们若能仍然向他们显出坚定不移的爱心(爱心并不是纵容,责备与劝勉也是爱心的一面),那才显明爱心的真实,才显明你是一位真正拥有神的爱的基督徒。

结语:
罗尔的事件对基督徒的积极意义就是它让关注与参与的信徒有了一次集体审视自身信仰的历史性机遇,它也考验教会如何运用真理应对这些影响基督徒的公共事件。祈愿教会和信徒在这次事件中深入思考,本文权当抛个砖,希望后续有更多的教会提出宝贵的看法。祈愿教会观能深入每个信徒心中,祈愿基督徒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

投稿信箱:naxier001@hotmail.com

支持拿细耳      祝福更多人

8cf4b6af2a40d34bd8e121f5f38a2236.jpg

小编声明:
1.拿细耳拒绝心灵鸡汤,旨在提供有营养的属灵干粮。
2.请为拿细耳祷告,多谢大家长期以来的关注和支持,愿主赐福每位读者。
3.因为特殊原因未能开通赞赏功能,为了保持平台清洁也谢绝一切广告植入。
4.拿细耳以原创为主,希望有感动的肢体奉献稿费,鼓励创作。 (长按二维码,点识别二维码后即可输入金额转账)
                    

哎...哈利路亚,签到来了4...
金灯台团契欢迎您 立即登录 申请户口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